目前,随着国内众多行业的产业升级,拉动了多层共挤膜在国内的需求,不少企业已经或正在准备上马此项目。由于对于此种产品的理解不同,各家都有自己的配方认知度和理解程度。对于配方也是各种各样的。一时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状态。因此,笔者自荐,对已经了解的一些情况进行一个客观的,公正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前些时候,一位朋友来咨询笔者,如何生产用于电子行业的包装的制袋用尼龙薄膜。并且他们委托国内一些工厂做了一些小样,从已经测试的结果来分析,厚度12丝的无法满足其使用要求。结构为PA/TIE/LLDPE/TIE/改性PE,其中尼龙含量20%。测试方式,用圆珠笔戳。
笔者认为,首先,这种测试方式不可取。测试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这样测试出来的数据才具有真实性,可以为工艺定型与改进参考;其次,从结构来分析,结构可行,产品的适用领域可能有误差;第三,笔者的这位朋友并没有将真实的情况向笔者说明,让笔者对问题所在无从知晓。因此,笔者无法进行正确的解答。
笔者的这位朋友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国内目前对于尼龙薄膜的生产工艺配方结构与前景,各家众说纷纭,有说以后将被七层高阻隔膜所替代,结构怎么怎么不好等等。有人说,会像CPP与BOPP,BOPET行业那样,最后大家火拼成本与市场售价,结果两败俱伤。大家都讨不到便宜。笔者认为,无论从哪种观点,如果注重了技术层面的保持,那么在市场的竞争中就可以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从业经历,对多年来收集到的一些信息进行筛选,梳理。作出了如下的分析判断:
一、结构设计
1、流延法工艺,PE/TIE/PA/TIE/PE为主,这种结构的设计优点在于,保证了薄膜的平整度,以及薄膜整体的使用功能不被破坏(尼龙具有吸湿性),不易发生卷曲现象;主要在广东中山祥富与常州海企等流延法运用企业中为代表
2、吹膜法工艺,(1)上吹法,PA/TIE/PA/TIE/PE,引结构笔者考证应该是由大连孙工设计提出的,此种膜主要是为消除薄膜在冷却过程中的降低结晶度问题,这样可以达到不错的透明度,以弥补风冷的缺点(冷却不够充分与快速)。(2)下吹法,PA/TIE/PE/TIE/LLDPE(EVA)以及PE/TIE/PA/TIE/PE二种,由于下吹法在冷却方式与流延类似,因此,在早期的结构设计中多采用了与流延法相同的结构,后期尤其是近些年,开始有工厂使用PA/TIE/PE/TIE/LLDPE(EVA)的结构进行生产。
笔者认为,无论是哪种工艺法来生产,在结构设计方面应该考虑合理性,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也就是说,是否与客户的要求符合,结构设计越简单越好,切忌不要为了提高买点或防止竞争对手复制而将结构设计的过于复杂,这样可能会对自己在质量与生产过程的控制自找麻烦。
二、材料选择
1、尼龙材料,目前用于生产薄膜的尼龙材料以进口料为主,主要的供应商有DSM,BASF,DUPONT,三井,东丽,三菱等等,以BASF,DUPONT,DSM的料使用最多。常用的主要有BASF的B36LN,B40,DUPONT的SelarPA等。在尼龙材料的选择上,不能固定的选用一种或两种材料,应该以产品具体的使用用途来选择与搭配,比如在流延法中,如果生产热拉伸成型盖膜时,为了保持薄膜在使用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消除卷曲现象,可以使用SelarPA20%+均聚PA作为外层PA用料。
2、TIE(粘接树脂),目前从笔者收集到的数据表明,以DUPONT的30E671使用最多。当然目前也有其它牌号的产品可以替代,如SK的LE350V,以及广东鹿山的产品等。
3、PE材料,由于PE的产品牌号较多,仅列笔者的喜好,以供大家参考。LLDPE为SK的FV149,LDPE为上海石化的Q281和Q200,或者用C8LLDPE。从笔者多年从业的经验认为,更喜欢在热封运用FV149+EVA共混后的料。此种配合在上吹法中可以增加薄膜的柔韧性与尺寸稳定性。同时在透明度方面也有所提高。
保证了以上设计选择的正确以外,还应该考虑在机械生产过程中参数设计问题,如挤出机温度设定,笔者认为在各区加热温度间的温度差不宜超过10度,这样可以保证各层材料不会因温度差过大而互相影响,在挤出成型以及冷却过程中产生麻烦,以此出现层厚度不均匀,条纹现象等问题。
另外,在这些纯技术问题以外,笔者认为,在制作工艺配方的过程中,应当将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及材料损耗问题一并考虑,这样可以保证产品的市场接受力,不至让企业产品在市场中受到竞争对手的冲击!
专业从事多层共挤膜及功能性薄膜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包装生产企业